移动文学 > 男儿行 > 第五十八章 历史的尘埃 (中)

第五十八章 历史的尘埃 (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移动文学 www.yd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五十八章历史的尘埃(中)

    "那大人,大人您跟吴将军岂不是,岂不是连襟,."副知事唐涛根本沒注意到韩建弘眼睛里流露出來的遗憾,猛地向后仰了一下身体,尖声惊呼.

    "怎么是连襟,是郎舅亲."书办覃不如立刻大声纠正,"吴都指挥使是咱家大人的叔伯,叔伯舅子,呵呵,虽说拐了个弯,但,但总归也是舅子."

    "拐着弯的舅子,当然也是舅子啊."其他众兵科属吏,纷纷附和,看向自家上司韩建弘的目光,愈地跟以往不同.

    吴良谋最近大半年來在荆襄,以三个旅的战兵,就打得蒙元十万大军退避三舍,其威名和功业早已随着江风传遍了南北两岸,而此番朱总管领军出征,放着刘子云,王克柔等宿将不用,却单独将此人从荆襄调回來挟半个军团兵马坐镇中枢,也充分说明了此人在朱总管心中的份量,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來,吴良谋职位必然大幅向上攀升,而韩建弘作为他的至亲兼好友,又曾经立下过实打实的功劳,少不得位置也要更上一层楼.

    想到这儿,众属吏看向韩老六的目光更为热切,嘴巴里说出來的话也愈恭敬有加,而韩老六心思,却早已从兵科里飞了出去,飘飘荡荡不知道飞向了何方.

    "大人当时真有远见,那么大的家业,居然说舍就舍下了,毫不犹豫地就跟在了咱家大总管身后."不知道是谁,在耳边低声赞叹.

    "舍家为国,古人所谓舍家为国,不就是如此么."

    "要不大人就是大人呢."其他几个同僚一边将羡慕地眼光看向韩建宏,一边笑着互相奚落,"老吕,如果换了你,恐怕沒这个胆子吧,即便是家人拿刀子逼着你,也说不准也死了命朝后缩."

    "可不是么,我那时,我那时连杀各鸡都不敢,更甭提,嗨"

    "甭说那时了,就是大人刚到扬州那会儿,张榜招贤,我也是犹豫了好一阵子才敢前來应募."

    "要不说你这个人胆小呢,要是早上十天半个月,说不定"

    "别胡说,早上一年,这个位置也该是韩大人的,他是靠真刀真枪搏出來的功名,不像咱们,全靠得是笔杆子."

    耳畔传來的声音纷乱无比,而韩建弘,却又隐隐听见了当年离家前头一天晚上,老父的交代,"小六子,别怪你大爷爷心狠,自古以來,谁家都是这样,世道要乱了,咱们韩家总得多寻几条活路啊."

    自古以來,谁家都是这样,具体古到多古,韩建弘不清楚,但是他却清楚地记得,三国时代魏蜀吴各方都有一个姓诸葛的臣子,官儿做得都不小.

    这是老祖宗们传承下來的生存智慧,凡是稍微大一点儿的家族,基本上都深通此道,所以每当乱世來临,家族中的年青子弟就成了下注的筹码,朝廷那边押上一票,"反贼"那边也押上一票,如果有可能,或者一时判断不准确,不同的反贼之间,还要再分头下注,宁多勿少.

    对于被当作筹码的子弟來说,万一被押在了赌输了的那一方,他们的个人结局必然会十分悲惨,而对于整个家族來说,无论最后哪一方成功问鼎,整个家族都可以跟着沾光,即使不能水涨船高,也至少可以保证平平稳稳,继续繁衍传承.

    当年的韩老六,韩老三,韩十七,韩十九等人,就是韩家庄派出來的一副筹码,几个人资质都不算太好,在身为族长的大爷爷眼里,也不怎么受待见,所以即便死在某个不知名的阴沟了,恐怕除了各自的父母之外,整个庄子里头,也沒几个人会觉得心疼.

    非但韩家如此,孙家,李家,栗家,许家以及其他处庄子的赌本,也都差不多,当初抱得恐怕都是有枣沒枣先打三杆子的心态.

    谁让朱总管那时麾下只有千十号弟兄呢,虽然战斗力着实骇人,刚刚硬生生正面击溃了三倍于己的阿军,但比起刘福通,徐寿辉,布王三,彭和尚这些大势力,却是明显不够看,只有吴家庄和刘家庄属于例外,这两家派出的都是各自家中的绝对翘楚,吴良谋和刘魁,所以这两家如今也赢得最多,一个是深受信任的正都指挥使,一个为可以让朱总管放心地安排其独当一面的副都指挥使,兄弟两个互为助力,煊赫一方.

    世人总喜欢在事情过后,炫耀自己当初的聪明,如今山阳湖畔那些庄主,寨主们提起來,谁不自夸当年目光长远,至于经历战火洗礼,依旧活到现在的少年们,到底是正出,还是庶出,最初在各自的家族中具体地位如何,当然也果断地变成了族中第一支蒿子,从小就被重点关注培养了.

    反正族长们总是睿智的,他们的睿智程度和各自的年龄以及脸皮厚度绝对成正比,他们如今正努力将各自的睿智扬光大,将各自家族中真正的蒿子和才俊,塞进大总管府各级衙门和淮安军中,以期待在不久的将來,能收获更多.

    但是韩建弘却知道,族长们最后恐怕会大失所望,因为少年们很快就会有自己的梦想,与垂垂老朽们的梦想截然不同.

    他们很快就会现,他们加入淮安军,并非单纯地为了博取个人的功名,他们的肩膀上,还担负着.[,!]跟自己一样的,所有汉家子弟的未來,他们自打加入淮安军那一天起,就不光是为了一家一姓而战,他们即将捍卫和重塑的,是整个华夏民族.

    这些道理,韩建弘最初时候也不懂,但是现在,他却认识得越來越清晰,至于到底是谁,在什么时候,把这些道理铭刻在了他的内心深处,他也说不清楚.

    也许是潜移默化吧,韩建弘依稀记得自己奉命投军之后沒多久,在训练场上,就有教官亲口告诉他,人和人是平等的,沒有任何人天生是奴隶,也沒有任何人天生喜欢被别人奴役.

    韩建弘依稀还记得,当朱总管下令,将被俘的蒙元将士折价卖时,所说过的那句话,"他们拿咱们当驴子看,咱们就來而不往非礼也,如果哪天他们拿咱们当人看了,咱们自然也会拿他们当人看,这里边沒有什么仁恕不仁恕的说法,只有平等."

    韩建弘依稀还记得,有一天晚上,少年们坐在火堆旁夸耀各自的祖先,忽然就惊讶地现,各自的祖辈居然都曾经在李庭芝帐下为大宋而战,而大宋太后带领满朝文武出降后,祖先们所承受的磨难与屈辱,也立刻涌上了每个人的心头.

    "丞相伯颜于江畔立帐,左相吴坚领诸将负草而入,唱名跪拜"家谱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很模糊,但在火堆旁重新复述到这段文字时,给韩建弘灵魂上带來的战栗,却无比的清晰,(注2)

    驴子,原來在他们眼里,我们的祖先就是一群驴子,沒错,就是一群驴子,在蒙古朝廷眼里,所有汉人都是驴子,哪怕爬到张松和逯鲁曾那样的高位,也是一样,只不过变成了一头可以推磨拉车的大驴子而已,与其他驴子,沒任何不同.

    然后,少年们就清晰地现,所谓天命,所谓五德轮回,不过是一块用烂的遮羞布,在6秀夫背着宋少帝跳入大海的瞬间,华夏已经亡了,现在的朝廷,不过是一群外來征服者的朝廷,他们趁着华夏孱弱,以野蛮征服了文明.

    然后,少年们就清醒地站了起來,誓永远不再跪拜于野蛮之下.

    他们早就应该站起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也许他们会失败,但是他们却会像个人一样死去,不是继续作为驴子而苟活,继续任凭征服者欺凌.

    当时火堆旁立誓的少年,大部分都已经战死了.

    韩建弘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却记不起其中绝大部分人的面容.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心中的梦想,也与那些逝者的面孔一样,日渐模糊,但是,从盐政大使的位置上被赶下來之后,他却又慢慢记起了少年时的梦想和誓言.

    像人一样活着,像人一样去死,哪怕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梦想和誓言不属于族中那些老朽,却属于他们每一个在军中长大的少年,他们不该遗忘,也永远不敢遗忘.

    "大人,大人,听说您当初跟吴良谋将军一道,从阴沟里爬进了淮安城."正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中时,耳畔忽然又传來同僚们充满期待的声音.

    "啊,你说吴良谋啊,那厮从小就不务正业,整天除了爬墙头就钻阴沟,所以,在淮安城下,他的本事刚好就派上用场."韩老六的记忆,瞬间就又被拉到了自己人生中曾经最为辉煌的时刻,带着几分骄傲,大声回应.

    注1:历史的尘埃(上)中,遗漏了一个注解,儿子犯下滔天大罪而其父辈不受丝毫牵连,历史上只有杨广这么宽厚过,他被困雁门关时,宇文化及兄弟两个盗卖军粮给突厥,被现后,他却不忍心让宠臣宇文述老來丧子,只给了宇文化及兄弟很轻的处分,宇文述则沒受到任何牵连.

    注2:左丞相吴坚,以胆小而闻名,曾经作诗言志,"更宜筑屋云烟上,门外莫关谁是非",1275年,元军兵临宋都临安城下,吴坚出使元军营求和,第二年正月,升任左丞相兼枢密使,再度先赴元营议降,后为祈请使,赴元大都(今北京)呈降表,交宋玺,宋亡后,吴坚悄无声息死于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