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订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移动文学 www.yd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二章 订报()
王小明的理由冠冕堂皇,王坤也一时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再说,他对于书籍和报纸之类的东西本身也感兴趣,虽然知道王小明有可能是想增加自己的文字功底,但是只要是能提高学习水平的事,他都愿意支持。
如果是其他的家长可能不会支持王小明的举动,要知道像报纸和杂志这些东西对这个年代的学生来说都是课外读物,在学校里基本上都是明令禁止的。很多现在的人听了都可能会好笑,但是这样的事确实在当时发生了,直到过几年的高考作文是一篇光明日报的文章,才引发全社会和传统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但是王坤自己毕竟是教师出生,相对于其他家长而言在读书这方面也较为开明,要不然他也不会让王小明在二岁的时候就“玩”书,而且还把全校所有老师的书基本上都“玩”了一遍。
王坤又交给王小明十块钱,让他在母亲的带领下自己去邮局选定报纸。
“钱是不是多了点?这可以订好几份报纸的了。”陈淑珍看到王坤这么大方的给儿子十块钱之后,有点心痛的问道,这可是家里一个月的生活费呢。
“没事,只要他想看书,而且是正书,我都支持。对了,人民日报和h省日报不需要订,村里就有,如果你想看,我给你每天带回来就是。”王坤大手一挥,算是盖棺定论。
“好的。”王小明才不会订这样的机关报,不过能看看上面的国家政策也是好的。要知道现在国家的形势每一年都不一样,而中央的新政策也不时就会出来,老百姓从这方面了解信息是最好的了。
下午王小明特意请了半天的假,跟着母亲去了镇上的邮局订报纸。这个年代的报纸数量并不多,选择的余地也不大。但是王小明对那些自己熟知能详的报纸杂志还是心里有数的,他很快定了几种报纸杂志。
“三毛,是不是订的太多了,你能看得过来吗?”陈淑珍看到王小明连考虑也不考虑一下,拿着征订表就填了“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和“文汇月刊”。本来王小明还想订小说月刊,但是上次和编辑胡言通信时,他告诉王小明,以后只要王小明在小说月刊上报纸的文章,就可以免费送他杂志,所以他才没订了。王小明知道,自己的这部忠侠恩仇至少可连载两年,在两年之内自己是不需要订这份杂志的。
“不多,羊城晚报和中国青年报是一周六份,我每天花半个小时就能看完,而文汇月刊是一个月才有一份,我抽个星期天不就行了?”王小明知道母亲是心痛钱,在她的眼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书可以买,但是一次最好不要买这么多。
三份报纸花了十三块五毛八分钱,除了王坤给了十元之外,王小明还垫进去三块五毛八,他身上就只剩下一块多钱了。
“妈,我还想逛逛书店。”出了邮局之后,王小明拉着陈淑珍进了隔壁的新华书店。
“我告诉你,妈身上可没带钱,你要买东西自己付钱。”陈淑珍在进去之前叮嘱道,今天三毛已经花了十几块钱了,他还要买东西,难道他不知道挣钱的艰难吗?
事实上王小明确实还不知道挣钱的艰难,但是前世的时候他要是深有体会。但是该花的钱是不能省的。
王小明给自己买了枝大肚钢笔,本来他想买两枝,送一枝给大哥。可是他没想到这个年代的钢笔价格竟然这么高,要一块二一枝,他只能先给自己买一枝再说。用圆珠笔写字太累,而且也不划算,王小明写那十万字可是用了四枝圆珠笔,而用钢笔的话,只需要买点墨水就行了。
一枝钢笔加一瓶碳酸墨水让王小明立马变得身无分文,在镇上的供销社转了圈,王小明才发现,在这个年代的东西,放在二十一世纪是相当便宜的,但是在这个年代却相当贵。比如毛巾、袜子、书、塑料制品都是非常贵的。
要知道像这些产品都没有规模经营,再加上现在的交通运输又非常的落后,这些东西从远处运来,光运输成本就非常高。
“妈,我想等哥放学一起回去,好吗?”路过三塘镇中学的时候,王小明说道。
“行,我进去问一下还要多久才放学。”陈淑珍道,她很少来镇中学,倒是镇中学的有些老师以前经常来家里,王坤喜欢请一些同事回家吃饭。
对三塘铺中学,王小明比陈淑珍还要熟悉,他跟在陈淑珍的身后也进了学校。这个年代的学校可不像后世那样,什么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三塘镇中学连个正经的校门也没有,这所学校以前是由解放前镇上一家最大的地主家的祠堂改的,在十几年前新建了一栋二层的教学楼,但是很多老师的房间都在祠堂后面,包括以前王坤的房间。
“王老师你好,请问还要多久才放学?”陈淑珍进去后正好碰到了个相熟的老师,也是从王家村出来的王进。
“还有一节课,怎么,有事?咦,小明,你怎么也来了,不用上课吗?”王进看到王小明,对他招招手道。
“王叔叔好。”王小明很“乖巧”的说道。
“今天我带三毛来镇上办点事,既然只有一节课了,那我等大毛放学一起回去。”陈淑珍道。
“好啊,到我房间里坐会吧,今天我已经没课了。”王进很热情的说道,他和王坤一样虽然也是从王家村出来的,但是他却住在学校里,因为他老婆也是镇中学的老师,两人都在学校,也就没必要再来回跑,再说,他是公办老师,在王家村也没有田土。
对王进的房间王小明非常熟悉,他是英语老师,能讲一口“土”英语,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前世的时候王小明的英语并不怎么样,但是因为干it,对英语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他也能说一点简单的英语。他听过王进的英语,带着一股“浓郁”的王家村味。
第十二章 订报()
王小明的理由冠冕堂皇,王坤也一时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再说,他对于书籍和报纸之类的东西本身也感兴趣,虽然知道王小明有可能是想增加自己的文字功底,但是只要是能提高学习水平的事,他都愿意支持。
如果是其他的家长可能不会支持王小明的举动,要知道像报纸和杂志这些东西对这个年代的学生来说都是课外读物,在学校里基本上都是明令禁止的。很多现在的人听了都可能会好笑,但是这样的事确实在当时发生了,直到过几年的高考作文是一篇光明日报的文章,才引发全社会和传统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但是王坤自己毕竟是教师出生,相对于其他家长而言在读书这方面也较为开明,要不然他也不会让王小明在二岁的时候就“玩”书,而且还把全校所有老师的书基本上都“玩”了一遍。
王坤又交给王小明十块钱,让他在母亲的带领下自己去邮局选定报纸。
“钱是不是多了点?这可以订好几份报纸的了。”陈淑珍看到王坤这么大方的给儿子十块钱之后,有点心痛的问道,这可是家里一个月的生活费呢。
“没事,只要他想看书,而且是正书,我都支持。对了,人民日报和h省日报不需要订,村里就有,如果你想看,我给你每天带回来就是。”王坤大手一挥,算是盖棺定论。
“好的。”王小明才不会订这样的机关报,不过能看看上面的国家政策也是好的。要知道现在国家的形势每一年都不一样,而中央的新政策也不时就会出来,老百姓从这方面了解信息是最好的了。
下午王小明特意请了半天的假,跟着母亲去了镇上的邮局订报纸。这个年代的报纸数量并不多,选择的余地也不大。但是王小明对那些自己熟知能详的报纸杂志还是心里有数的,他很快定了几种报纸杂志。
“三毛,是不是订的太多了,你能看得过来吗?”陈淑珍看到王小明连考虑也不考虑一下,拿着征订表就填了“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和“文汇月刊”。本来王小明还想订小说月刊,但是上次和编辑胡言通信时,他告诉王小明,以后只要王小明在小说月刊上报纸的文章,就可以免费送他杂志,所以他才没订了。王小明知道,自己的这部忠侠恩仇至少可连载两年,在两年之内自己是不需要订这份杂志的。
“不多,羊城晚报和中国青年报是一周六份,我每天花半个小时就能看完,而文汇月刊是一个月才有一份,我抽个星期天不就行了?”王小明知道母亲是心痛钱,在她的眼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书可以买,但是一次最好不要买这么多。
三份报纸花了十三块五毛八分钱,除了王坤给了十元之外,王小明还垫进去三块五毛八,他身上就只剩下一块多钱了。
“妈,我还想逛逛书店。”出了邮局之后,王小明拉着陈淑珍进了隔壁的新华书店。
“我告诉你,妈身上可没带钱,你要买东西自己付钱。”陈淑珍在进去之前叮嘱道,今天三毛已经花了十几块钱了,他还要买东西,难道他不知道挣钱的艰难吗?
事实上王小明确实还不知道挣钱的艰难,但是前世的时候他要是深有体会。但是该花的钱是不能省的。
王小明给自己买了枝大肚钢笔,本来他想买两枝,送一枝给大哥。可是他没想到这个年代的钢笔价格竟然这么高,要一块二一枝,他只能先给自己买一枝再说。用圆珠笔写字太累,而且也不划算,王小明写那十万字可是用了四枝圆珠笔,而用钢笔的话,只需要买点墨水就行了。
一枝钢笔加一瓶碳酸墨水让王小明立马变得身无分文,在镇上的供销社转了圈,王小明才发现,在这个年代的东西,放在二十一世纪是相当便宜的,但是在这个年代却相当贵。比如毛巾、袜子、书、塑料制品都是非常贵的。
要知道像这些产品都没有规模经营,再加上现在的交通运输又非常的落后,这些东西从远处运来,光运输成本就非常高。
“妈,我想等哥放学一起回去,好吗?”路过三塘镇中学的时候,王小明说道。
“行,我进去问一下还要多久才放学。”陈淑珍道,她很少来镇中学,倒是镇中学的有些老师以前经常来家里,王坤喜欢请一些同事回家吃饭。
对三塘铺中学,王小明比陈淑珍还要熟悉,他跟在陈淑珍的身后也进了学校。这个年代的学校可不像后世那样,什么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三塘镇中学连个正经的校门也没有,这所学校以前是由解放前镇上一家最大的地主家的祠堂改的,在十几年前新建了一栋二层的教学楼,但是很多老师的房间都在祠堂后面,包括以前王坤的房间。
“王老师你好,请问还要多久才放学?”陈淑珍进去后正好碰到了个相熟的老师,也是从王家村出来的王进。
“还有一节课,怎么,有事?咦,小明,你怎么也来了,不用上课吗?”王进看到王小明,对他招招手道。
“王叔叔好。”王小明很“乖巧”的说道。
“今天我带三毛来镇上办点事,既然只有一节课了,那我等大毛放学一起回去。”陈淑珍道。
“好啊,到我房间里坐会吧,今天我已经没课了。”王进很热情的说道,他和王坤一样虽然也是从王家村出来的,但是他却住在学校里,因为他老婆也是镇中学的老师,两人都在学校,也就没必要再来回跑,再说,他是公办老师,在王家村也没有田土。
对王进的房间王小明非常熟悉,他是英语老师,能讲一口“土”英语,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前世的时候王小明的英语并不怎么样,但是因为干it,对英语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他也能说一点简单的英语。他听过王进的英语,带着一股“浓郁”的王家村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