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再造流程,助力运营(3)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移动文学 www.yd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场景3:利用通信基因,让服务号能够反馈舆情
目前的微信服务号,在后台群众与民警交流互动还不多。交管局认为这一点应该被完善。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在客服号上面成功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但他们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政务系统的互动方式。交管局仍然在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已经有技术人员在系统学习客户关系管理和各种信息接口的应用。
场景4:利用功能强大优势,将整个车管所搬入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现在已经能办理相当多的业务了,但还不能完全替代网上车管所。交管局这个想法的初衷是让网上车管所完全移动化,再借助微信支付等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它的便利性。但是正如上文提到过的,这个计划虽然在技术上已经突破,但是用户体验还没有保障,正在逐步的探索当中。
场景5:期待微信的新进展,利用企业号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
目前交管局的内部管理交由一个内部订阅号负责,虽然已经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仍有明显不足。
最突出的就是推送条数限制,一旦有复杂重大的警情,根本不够用。因此交管局也期待着微信能尽快提供企业号平台,专门负责内部管理。
李顺年局长对微信未来的期望,就是能够帮助交管局节省更多宝贵的人力(尤其是一线民警);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便利,提高他们对交管工作的满意度;并让微信成为日常指挥、管理的可靠平台。
他认为,在实现的策略上,就是把微信的基因脉络和群众的现实需求,进行排列组合,寻找突破口。
交管局的启示
实际上,微信可以做任何事物移动化的催化剂。复盘武汉交警服务号的整个历程,我们发现它的历程和其他那些成功的互联网弄潮儿的故事一样,蕴含着一些不变的趋势规律:以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可以帮助任何领域提升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任何领域,无论以前离互联网创新有多远,都可以通过积极地拥抱微信这类新工具,对原有的业务进行改造。
这就像历史上之前的技术革命成果,如新航海技术、蒸汽机、传统计算机技术,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最基本的层面,改变了运输、加工物质或信息的方式,大幅降低了整个社会运行的成本。以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也是在通过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来降低信息传播和到达的成本。
在当下的大工业时代,任何一个有着复杂体系、面对庞杂问题的组织,都有巨大的对信息传递、信息处理的需求,其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不论是商界还是政府机构,都会从信息传递和处理方式的革命中受益。
在这场令人兴奋的革命中,如腾讯这样技术的提供者,或如交管局这样技术的使用者,都将会从技术革命中受益。他们会同样积极地投入到这场变革当中,他们会在一起攻坚克难。在本例中我们就看到,腾讯以非常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了微信服务号的建设。因为新技术革命最大的一块蛋糕,显然是会被技术创造和技术落地的领跑者分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腾讯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是任何渴望变革的传统领域组织的天然盟友,只有新技术和专业领域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化地释放能量。
政务领域的微信应用,媒体鲜有报道。仿佛一提微信的公共号应用、企业级应用,就只有自媒体或者各式各样的社会化营销;人们最先想到的应用主体也都是小米、联想这样的商业用户。
其实政府和商业的应用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借用微信的强大功能来完成与用户的深度交流,承载他们的也是同一个微信平台。
这二者之间很多的发展规律是相通的。我们不难从交管局的成功中,找到一些共性的启示。
启示一:做微信很容易,做好就需要专注和汗水
很多人只看到成功应用案例的光鲜和热闹,却看不到这背后的智慧与汗水。不少人都认为只要开上若干个帐号就万事大吉了。
小米的雷军曾经用“口碑、专注、极致、快”七字诀很好地概括了互联网精神。但外界真正理解并做到这七字诀的少之又少。
交管局的口碑,来自实打实的交通治理成绩带来的百姓认可;交管局的专注,体现在“双微+双号”体系中各个角色的各司其职,有协作,但互相之间不越位,不添乱;交管局的极致,与其他的互联网产品类似,体现在为追求用户观感而不断进行的调整和技术上的优势地位;交管局的快,体现在三个月上线服务号、一周上线微信课堂的雷厉风行。也许,交管局和小米身上的共同点,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微信确实已经是公认的传统领域互联网化的最佳工具,但它仍然还只是一个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会有掌握得好的使用者和掌握得没那么好的使用者,主动钻研的使用者和被动的使用者。如果要等着被浪潮推着走,只等着工具自己来进步,而不是去引领潮流,那也就不可能有机会获得什么先发制人的优势了。
启示二:微信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交管局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业务上的高效,更重要的是交管局全体人员在心态上的转变:
业务部门每天紧盯警情提示,不让业务上出一点纰漏;技术部门紧跟各种新的互联网趋势,主动学习各种各样的先进案例和新知识;
领导们也不停地在想办法推动整个政务上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武汉的市民可以感受到,微信来了,政府机关变了。原来衙门里的官僚气少了,互联网式的进取精神、创造思维多了。
启示三:微信政务应用,星星之火燎原
在政务应用上,交管局收获的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变化。喊了多少年的“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多少被寄予厚望的新措施最后成了面子工程和花瓶。但微信一出马,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切都被改变了。
我们还看到,政务微信正如星火燎原一样在国内铺开,为越来越多的部门带来效率,为越来越多的群众带来便利。在数量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5043个。
在质量上,我们看到全国各地已经探索出了非常多的玩法,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安徽省、成都市构建的“微信政务通”可以覆盖教育、医疗、社保等等几乎所有方面的社会事务办理;重庆荣昌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帐号,公开承诺会限时百分百回复所有民众留言;“微成都”推送地震消息跑赢谣言,第一时间为市民发布了雅安地震的权威消息……2013年马化腾提出:微信是连接一切的能力。我们很早就发现,当商业品牌通过微信与客户联系起来,营销的方式被改变了,做产品的思路被改变了,整个做生意的过程都被“颠覆式创新”了,这种连接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改变。
回顾前几次技术革命,大航海时代前夕的人们绝对想不到,地球的另一端会有另一片广大而肥沃的土地;蒸汽机之前的人们也绝对想不到,人们可以从绝大多数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现在,我们没法猜测微信能带给我们什么,因为那可能又会是一个“绝对想不到”。
日不落百货是怎样炼成的?
上品高管:我对微信有错觉
2014年4月25日,一个小雨霏霏的日子,杭州郊外下沙大学城,物美超市对面新开了一家特殊的“微信”上品折扣店。
上品折扣总裁李炎默不作声地在店里上上下下转了好几圈,此刻的他心中充满忐忑,对于他和全部百货业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实验,但只许成功不能有失。
3个月后,这家店采用微信购物支付的比例占交易量的60%~70%,排队等候的时间大大缩短。
这让李炎心中那块石头总算落地。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方法能够改变百货业的商业模式,让百货店脱胎换骨摆脱痼疾,或许那就是微信,但上品得出这个结论并不轻松。
一切就从那个错觉开始。2014年3月,微信开始与上品折扣合作。
一开始,李炎开始的所有员工都希望跟微信的合作能够给上品折扣带来会员的暴增,并且能够把这些会员引导到新开的下沙店中。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微信不是这样“玩”的。
“你要知道,一个新店最关键的就是开店的时候冲人流,开始有段时间我们特别希望微信团队能帮助上品折扣推广一下我们的公众帐号。但是这个‘小小的愿望’遭到了微信团队毫不犹豫的拒绝。”
这个想法会被微信团队看成是骚扰用户——这让李炎和他的团队惊讶不已。
不过今天上品折扣CIO王会娣再回想起那段经历,已经完全释怀:“现在我们已经充分理解,也不再试图指望微信帮我们的新店带流量了。我们会用自己的其他办法。”
事实证明,微信给上品折扣带来的也并不是拉人流,而是便捷顺畅的支付体验、周末购物狂潮到来时减少的排队抱怨,以及对上品折扣产品销售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改造——对于上品来讲,正在试图向着没有时间、空间,没有线上线下概念的方向发展。
而令上品折扣执行总裁沈慧峰感受最深的,是微信的“刚性原则”。“除了不能骚扰用户外,微信尽管比较开放,但作为一个通道,它提供给所有合作伙伴同样的能力,不会为某一个商家单独开发其想要的东西!”沈说,他们曾经有些特殊的需求。
例如上品折扣想完全借助微信去开导购售卖点。但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问题,导购与顾客的交流是一对一朋友形式的,上品折扣不能对他的行为不做控制。但是现在微信还没法让上品对这么多的导购逐一监督。最后上品折扣自己开发了一些客服的功能,镶嵌到了微信公众帐号里面去,利用的也都是微信提供给所有人的接口。再例如“购物车”,上品折扣开始想的“购物车”功能比较简单,但顾客要是从多个平台都购买了,就得一单一单去结账,所以上品折扣就想在手机里开发购物车,至少可以买完了统一付款。但是微信团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就是让顾客把“购物车”既可以“带”回家,又可以分享——比上品折扣的想法更完善,更进一步。
微信对上品折扣提出的另外一些想法——例如是否能为上品开发一些特殊功能,微信的回答则是“肯定不行”。按照沈慧峰的理解,微信坚守着“让大家在统一平台去做”的原则,微信平台希望对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比较公平。
“除了保持公平外,无论什么方式微信都不希望你打扰到用户,包括我们——既然双方有这么一次合作,相对也算是一个好案例,我们就想能不能通过微信给我们推送一下上品,微信的回复是‘肯定不行’。而现在,我们也想到这点,逐渐理解——我们自己微信平台的团队做也会这样。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家相互理解的过程,现在就算微信给我这方面的能力,我也不会这么干,我觉得我们骚扰到用户。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微信的底线。”沈慧峰说。
在微信这种直接触达每个个体的通信平台的推动下,上品折扣做出了一次“分筋错骨”的改变。
杭州上品折扣微信店采用微信购物支付的比例占交易量的60%~70%,排队等候的时间大大缩短,并很快拥有了2万粉丝,半个多月后,增长到三四万粉丝,主要是以学生和年轻群体为主。
上品的北京微信号在微信购物车、微秒杀等全线上线之后,两周内在原来基础(18个月积累)之上粉丝又增长了30%。故事要从杭州的微信上品折扣店说起。2013年年底,上品折扣跟腾讯做了两次基于支付端的尝试性活动,那次纯属是在支付环节做了一些营销,但合作下来的效果非常好,当日微信支付占这家店的70%份额。
李炎看到了微信支付的巨大力量,立刻就让上品折扣店中拥挤着排队等待付款的长龙大大缓解。接着,李炎发现上品折扣和微信彼此在价值观、理念以及实体门店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等方面有着强烈的共同语言——这成了上品和微信走在一起的关键。
“我们当时讨论的重点,关键是怎样搭建一个商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怎样通过移动跟消费者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互动。我们自己本来就在寻求这方面的突破,刚好腾讯也有向线下转换、落地示范教育的机会点,这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李炎回忆说。
那个时候,李炎正准备在全国各地开上品折扣的分店,看哪个店能够让双方改变百货商业模式的梦想顺利落地。李炎最后选择了杭州即将开业的下沙店作为试点——这里有更接近微信核心人群的大学城。
为了杭州下沙的新店,李炎和他的主要管理层去了一趟深圳,和微信团队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交谈。双方一说起来都挺兴奋,基本上就达成一个共识形成一个框架,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大家的聚焦点都找好了。
“在下沙店实际开业前一个月,大家就把所有的想法,形成了几个产品,但这个事我们是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例如购物车,我们当时商量出来的方案仅仅算是1.0,此后的可能是2.0,以后还有3.0。所有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就是后续都有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沈慧峰说。
当时上品折扣的主要诉求并不是微信支付,因为沈慧峰觉得未来所有顾客的消费一定是线上线下充分结合,肯定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
在跟微信合作的过程中,双方暴发出的创意却给了上品折扣很大的启发。
双方碰撞的结果是,让上品折扣的生意打通线上线下,革除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像互联网一样24小时在线,像网商一样辐射全国。
场景3:利用通信基因,让服务号能够反馈舆情
目前的微信服务号,在后台群众与民警交流互动还不多。交管局认为这一点应该被完善。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在客服号上面成功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但他们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政务系统的互动方式。交管局仍然在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已经有技术人员在系统学习客户关系管理和各种信息接口的应用。
场景4:利用功能强大优势,将整个车管所搬入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现在已经能办理相当多的业务了,但还不能完全替代网上车管所。交管局这个想法的初衷是让网上车管所完全移动化,再借助微信支付等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它的便利性。但是正如上文提到过的,这个计划虽然在技术上已经突破,但是用户体验还没有保障,正在逐步的探索当中。
场景5:期待微信的新进展,利用企业号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
目前交管局的内部管理交由一个内部订阅号负责,虽然已经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仍有明显不足。
最突出的就是推送条数限制,一旦有复杂重大的警情,根本不够用。因此交管局也期待着微信能尽快提供企业号平台,专门负责内部管理。
李顺年局长对微信未来的期望,就是能够帮助交管局节省更多宝贵的人力(尤其是一线民警);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便利,提高他们对交管工作的满意度;并让微信成为日常指挥、管理的可靠平台。
他认为,在实现的策略上,就是把微信的基因脉络和群众的现实需求,进行排列组合,寻找突破口。
交管局的启示
实际上,微信可以做任何事物移动化的催化剂。复盘武汉交警服务号的整个历程,我们发现它的历程和其他那些成功的互联网弄潮儿的故事一样,蕴含着一些不变的趋势规律:以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可以帮助任何领域提升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任何领域,无论以前离互联网创新有多远,都可以通过积极地拥抱微信这类新工具,对原有的业务进行改造。
这就像历史上之前的技术革命成果,如新航海技术、蒸汽机、传统计算机技术,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最基本的层面,改变了运输、加工物质或信息的方式,大幅降低了整个社会运行的成本。以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也是在通过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来降低信息传播和到达的成本。
在当下的大工业时代,任何一个有着复杂体系、面对庞杂问题的组织,都有巨大的对信息传递、信息处理的需求,其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不论是商界还是政府机构,都会从信息传递和处理方式的革命中受益。
在这场令人兴奋的革命中,如腾讯这样技术的提供者,或如交管局这样技术的使用者,都将会从技术革命中受益。他们会同样积极地投入到这场变革当中,他们会在一起攻坚克难。在本例中我们就看到,腾讯以非常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了微信服务号的建设。因为新技术革命最大的一块蛋糕,显然是会被技术创造和技术落地的领跑者分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腾讯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是任何渴望变革的传统领域组织的天然盟友,只有新技术和专业领域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化地释放能量。
政务领域的微信应用,媒体鲜有报道。仿佛一提微信的公共号应用、企业级应用,就只有自媒体或者各式各样的社会化营销;人们最先想到的应用主体也都是小米、联想这样的商业用户。
其实政府和商业的应用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借用微信的强大功能来完成与用户的深度交流,承载他们的也是同一个微信平台。
这二者之间很多的发展规律是相通的。我们不难从交管局的成功中,找到一些共性的启示。
启示一:做微信很容易,做好就需要专注和汗水
很多人只看到成功应用案例的光鲜和热闹,却看不到这背后的智慧与汗水。不少人都认为只要开上若干个帐号就万事大吉了。
小米的雷军曾经用“口碑、专注、极致、快”七字诀很好地概括了互联网精神。但外界真正理解并做到这七字诀的少之又少。
交管局的口碑,来自实打实的交通治理成绩带来的百姓认可;交管局的专注,体现在“双微+双号”体系中各个角色的各司其职,有协作,但互相之间不越位,不添乱;交管局的极致,与其他的互联网产品类似,体现在为追求用户观感而不断进行的调整和技术上的优势地位;交管局的快,体现在三个月上线服务号、一周上线微信课堂的雷厉风行。也许,交管局和小米身上的共同点,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微信确实已经是公认的传统领域互联网化的最佳工具,但它仍然还只是一个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会有掌握得好的使用者和掌握得没那么好的使用者,主动钻研的使用者和被动的使用者。如果要等着被浪潮推着走,只等着工具自己来进步,而不是去引领潮流,那也就不可能有机会获得什么先发制人的优势了。
启示二:微信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交管局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业务上的高效,更重要的是交管局全体人员在心态上的转变:
业务部门每天紧盯警情提示,不让业务上出一点纰漏;技术部门紧跟各种新的互联网趋势,主动学习各种各样的先进案例和新知识;
领导们也不停地在想办法推动整个政务上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武汉的市民可以感受到,微信来了,政府机关变了。原来衙门里的官僚气少了,互联网式的进取精神、创造思维多了。
启示三:微信政务应用,星星之火燎原
在政务应用上,交管局收获的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变化。喊了多少年的“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多少被寄予厚望的新措施最后成了面子工程和花瓶。但微信一出马,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切都被改变了。
我们还看到,政务微信正如星火燎原一样在国内铺开,为越来越多的部门带来效率,为越来越多的群众带来便利。在数量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5043个。
在质量上,我们看到全国各地已经探索出了非常多的玩法,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安徽省、成都市构建的“微信政务通”可以覆盖教育、医疗、社保等等几乎所有方面的社会事务办理;重庆荣昌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帐号,公开承诺会限时百分百回复所有民众留言;“微成都”推送地震消息跑赢谣言,第一时间为市民发布了雅安地震的权威消息……2013年马化腾提出:微信是连接一切的能力。我们很早就发现,当商业品牌通过微信与客户联系起来,营销的方式被改变了,做产品的思路被改变了,整个做生意的过程都被“颠覆式创新”了,这种连接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改变。
回顾前几次技术革命,大航海时代前夕的人们绝对想不到,地球的另一端会有另一片广大而肥沃的土地;蒸汽机之前的人们也绝对想不到,人们可以从绝大多数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现在,我们没法猜测微信能带给我们什么,因为那可能又会是一个“绝对想不到”。
日不落百货是怎样炼成的?
上品高管:我对微信有错觉
2014年4月25日,一个小雨霏霏的日子,杭州郊外下沙大学城,物美超市对面新开了一家特殊的“微信”上品折扣店。
上品折扣总裁李炎默不作声地在店里上上下下转了好几圈,此刻的他心中充满忐忑,对于他和全部百货业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实验,但只许成功不能有失。
3个月后,这家店采用微信购物支付的比例占交易量的60%~70%,排队等候的时间大大缩短。
这让李炎心中那块石头总算落地。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方法能够改变百货业的商业模式,让百货店脱胎换骨摆脱痼疾,或许那就是微信,但上品得出这个结论并不轻松。
一切就从那个错觉开始。2014年3月,微信开始与上品折扣合作。
一开始,李炎开始的所有员工都希望跟微信的合作能够给上品折扣带来会员的暴增,并且能够把这些会员引导到新开的下沙店中。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微信不是这样“玩”的。
“你要知道,一个新店最关键的就是开店的时候冲人流,开始有段时间我们特别希望微信团队能帮助上品折扣推广一下我们的公众帐号。但是这个‘小小的愿望’遭到了微信团队毫不犹豫的拒绝。”
这个想法会被微信团队看成是骚扰用户——这让李炎和他的团队惊讶不已。
不过今天上品折扣CIO王会娣再回想起那段经历,已经完全释怀:“现在我们已经充分理解,也不再试图指望微信帮我们的新店带流量了。我们会用自己的其他办法。”
事实证明,微信给上品折扣带来的也并不是拉人流,而是便捷顺畅的支付体验、周末购物狂潮到来时减少的排队抱怨,以及对上品折扣产品销售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改造——对于上品来讲,正在试图向着没有时间、空间,没有线上线下概念的方向发展。
而令上品折扣执行总裁沈慧峰感受最深的,是微信的“刚性原则”。“除了不能骚扰用户外,微信尽管比较开放,但作为一个通道,它提供给所有合作伙伴同样的能力,不会为某一个商家单独开发其想要的东西!”沈说,他们曾经有些特殊的需求。
例如上品折扣想完全借助微信去开导购售卖点。但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问题,导购与顾客的交流是一对一朋友形式的,上品折扣不能对他的行为不做控制。但是现在微信还没法让上品对这么多的导购逐一监督。最后上品折扣自己开发了一些客服的功能,镶嵌到了微信公众帐号里面去,利用的也都是微信提供给所有人的接口。再例如“购物车”,上品折扣开始想的“购物车”功能比较简单,但顾客要是从多个平台都购买了,就得一单一单去结账,所以上品折扣就想在手机里开发购物车,至少可以买完了统一付款。但是微信团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就是让顾客把“购物车”既可以“带”回家,又可以分享——比上品折扣的想法更完善,更进一步。
微信对上品折扣提出的另外一些想法——例如是否能为上品开发一些特殊功能,微信的回答则是“肯定不行”。按照沈慧峰的理解,微信坚守着“让大家在统一平台去做”的原则,微信平台希望对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比较公平。
“除了保持公平外,无论什么方式微信都不希望你打扰到用户,包括我们——既然双方有这么一次合作,相对也算是一个好案例,我们就想能不能通过微信给我们推送一下上品,微信的回复是‘肯定不行’。而现在,我们也想到这点,逐渐理解——我们自己微信平台的团队做也会这样。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家相互理解的过程,现在就算微信给我这方面的能力,我也不会这么干,我觉得我们骚扰到用户。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微信的底线。”沈慧峰说。
在微信这种直接触达每个个体的通信平台的推动下,上品折扣做出了一次“分筋错骨”的改变。
杭州上品折扣微信店采用微信购物支付的比例占交易量的60%~70%,排队等候的时间大大缩短,并很快拥有了2万粉丝,半个多月后,增长到三四万粉丝,主要是以学生和年轻群体为主。
上品的北京微信号在微信购物车、微秒杀等全线上线之后,两周内在原来基础(18个月积累)之上粉丝又增长了30%。故事要从杭州的微信上品折扣店说起。2013年年底,上品折扣跟腾讯做了两次基于支付端的尝试性活动,那次纯属是在支付环节做了一些营销,但合作下来的效果非常好,当日微信支付占这家店的70%份额。
李炎看到了微信支付的巨大力量,立刻就让上品折扣店中拥挤着排队等待付款的长龙大大缓解。接着,李炎发现上品折扣和微信彼此在价值观、理念以及实体门店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等方面有着强烈的共同语言——这成了上品和微信走在一起的关键。
“我们当时讨论的重点,关键是怎样搭建一个商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怎样通过移动跟消费者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互动。我们自己本来就在寻求这方面的突破,刚好腾讯也有向线下转换、落地示范教育的机会点,这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李炎回忆说。
那个时候,李炎正准备在全国各地开上品折扣的分店,看哪个店能够让双方改变百货商业模式的梦想顺利落地。李炎最后选择了杭州即将开业的下沙店作为试点——这里有更接近微信核心人群的大学城。
为了杭州下沙的新店,李炎和他的主要管理层去了一趟深圳,和微信团队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交谈。双方一说起来都挺兴奋,基本上就达成一个共识形成一个框架,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大家的聚焦点都找好了。
“在下沙店实际开业前一个月,大家就把所有的想法,形成了几个产品,但这个事我们是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例如购物车,我们当时商量出来的方案仅仅算是1.0,此后的可能是2.0,以后还有3.0。所有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就是后续都有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沈慧峰说。
当时上品折扣的主要诉求并不是微信支付,因为沈慧峰觉得未来所有顾客的消费一定是线上线下充分结合,肯定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
在跟微信合作的过程中,双方暴发出的创意却给了上品折扣很大的启发。
双方碰撞的结果是,让上品折扣的生意打通线上线下,革除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像互联网一样24小时在线,像网商一样辐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