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 党争3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移动文学 www.yd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坐在龙椅上的宋神宗深深地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个郑侠,在他看来,就是那首在京城突然流传起来的童谣,提升了郑侠在民间的声望,才会让他这么肆无忌惮。
郑侠不知道,他的这一番话,不但让宋神宗对他起了疑心,还让狄家人恨上他。
而蔡确和章敦则是对这个政敌刮目相看,他们二人在底下交换了一下眼色,便心中了然。看来,当初吕惠卿把郑侠贬到岭南,并不只是为了替王安石报仇,而是非常忌惮这个反骨仔。
宋神宗并没有就这件事斥责郑侠,他先向石得一使了一个眼色,这才说道:“蔡爱卿,你如何解释这件事?”
“陛下,微臣正要禀报这件事,却不想被这个不知礼义的小臣抢了先。”蔡确先刺了郑侠一句,才上前一步,从袖中拿出奏折,递给了传递奏折的小太监。
蔡确这才接着说道:“陛下,狄将军是拿着御武副尉的加急文书,这才匆匆赶回京城的。他一个小小的武臣,并无上奏折的权利。还是御武副尉让他来找微臣的。至于是什么大事,为什么这么紧急,陛下,您看过微臣的奏折和御武副尉的信之后,微臣再做解释。”
宋神宗点了点头,接过石得一递过来的奏折和一封信,认真地看了起来。
其他知道的大臣都是猛然一惊,原本他们只是想着狄安突然回京,拜见蔡确,会不会是狄家想要和蔡确联合,却是忘了蔡卞的二儿子蔡道这个小娃娃了。
不过,想来也是。
两个月前,狄安带着不少禁军出京,就是宋神宗特意派他去保护蔡道安全的。而且,蔡道这小子上一次进京就惹出了好几次大的风波,谁又敢保正这一次不是这小子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其他人只是吃惊的话,章敦和蔡京此时就在心中大骂蔡确无耻。
章敦生气,是因为,如果他早知道这是蔡道所提出计划的话,他刚才哪会摆出那样的姿态啊!这可是一个大大露脸的机会,至于得罪人,章敦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顾虑。
而蔡京就更加生气了。
刚才商议的时候,这个家伙是一个字也没有提到蔡道。这个计划如果真是蔡卞的二儿子所提,他又怎会拒绝呢?
这个计划,的确是会得罪大量的权贵、官员和乡绅,但是,如果计划顺利实施的话,提出并执行计划的人就会得到大量的民间声望,也会在宋神宗的眼里大大的加分。
蔡道即便和蔡家闹得再僵,即便他如今已经出家入道了。可他还是改变不了他的出身,蔡京说到底还是他的大伯。
官家对于这个小子如今宠遇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他父亲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王安石虽然不再入京,可宋神宗心中还是非常信任这拗相公的。所以,本来,蔡卞好好的中书舍人和侍讲当着,他只要自己不出过错,前程不可限量,出任宰相那是板上钉钉。可谁也没有想到,宋神宗突然就把他调任到了西北,接替沈括原来的职位。
蔡卞虽然在今年的宋夏大战之中立下了大功,而且还升到了三品大官,成为封疆大吏。可是,他毕竟远离的京城,这个时代还不像明清,官员们会把封疆大吏看得那么重。三品地方官员还真是比不上原本的中书舍人和侍讲啊!
那时候,蔡京就猜测,宋神宗之所以突然把自己的弟弟调出京城,就会为了给蔡道让路,省得这父子二人在京城里闹起来。真到了那时,蔡道就算出了家,入了道,也摆脱不了不孝的这个罪名,谁让他是蔡卞的儿子呢?
艮岳那块地的收获情况,宋神宗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公布出来,可是朝中的众位大臣心中都有数。那么好的收成,远远超过所有人的估计,这个小孩子再次升官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不过,文臣们并不担心这一点,只要蔡道还是武散官,等到他回京的时候,哪怕宋神宗将他封到三品,也不会有人出面反对这件事。
宋神宗很快把信和奏折都看完了,不过,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官家原本平静的脸色也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宋神宗并没有急着询问蔡确,他把这两样东西交给小太监,让他将之交给王珪。
“石得一,速速派人将狄安宣召进宫。”宋神宗吩咐石得一立刻去做这件事,而后向王珪说道:“王爱卿,你看完之后,让其他大臣也好好的看一看。”
“诺,陛下。”王珪拿着奏折和信看了起来,开始的时候,他对蔡确的行为是嗤之以鼻,一个六岁的小娃娃知道什么国家大事,他的一封信值得这么小题大作吗?
不过,王珪接到信之后,越看越是心惊,斗大的汗珠渐渐地从他头上冒了出来,出气声也是越来越大。
上殿进呈时,称为‘取圣旨’;神宗决定后,称为‘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称为‘已得圣旨’。
这就是在大宋朝里鼎鼎大名三旨宰相。
在同时代其他官员,以及后世之人看来,王珪的这些举动无疑是非常没有出息。可是,谁如果真把王珪当成傻子的话,也只能说名这个人相当的幼稚。这个老狐狸非但不傻,还比朝中所有的大臣更加聪明。
王珪深知,宋神宗虽然二次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可是他心中还是一直想要变法强国的。王安石下台之后,吕惠卿、蔡确和章敦相继得到重用,就是最好的例证。
除了他自己以外,朝中其他的宰相还是变法派占据优势。可是,宋神宗并不是个长寿的君主,万一,他哪一天撒手西去的话。延安郡王赵佣如今年纪还小,高太后和向皇后这两个保守派的支柱人物肯定会把持朝政,那时候,变法派肯定会被清除出汴梁城,甚至会被贬到岭南。而他自己就给人留下一个庸才的印象,顶多就是失去相位罢了。
而且,王珪进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延安郡王赵佣居然又是一个不消停的主子,十分崇拜他的父亲宋神宗。高太后毕竟年纪大了,一旦驾崩,赵佣长大之后,向太后并不是赵佣的生母,肯定会归还朝政。所以,变法派势必会卷土重来。
当然,两派不断相争的时候,王珪说不定已经死了,不过,即便两派人物闹得再凶,也伤及不到他的家人,这也正是王珪一直以来甘愿做这三旨宰相的根本原因。谁让他连续遇到了宋神宗和宋哲宗这样喜欢干预朝政的皇帝。如果,把王珪放到宋真宗或者宋仁宗的事情,那也是名相一位啊。
信和奏折并不长,可王珪还是仔仔细细地看了大约一刻钟,等他把信交给章敦之后,双手双脚已经忍不住不断地打开了摆子。
王珪倒不是多么担心那些乡下的穷棒子,他是被蔡道所提出的那个计划吓到了。
丰收之后,中原的形势也许真得就像那个孩子描述的那样。
王珪小心地看了一眼龙椅上面那位官家,光是看他的表情,王珪心里面就很清楚,这位注意非常正的皇帝一定会诏准这个计划的。
可是,如果真要按照这个计划实施下去的话,那得要得罪大宋国多少的权贵、乡绅和官员啊!这个计划实施起来,的确是难度不大,可操作性也极强,可它比王安石的‘青苗法’还要招恨啊!
王珪此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纠结的。(未完待续)
坐在龙椅上的宋神宗深深地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个郑侠,在他看来,就是那首在京城突然流传起来的童谣,提升了郑侠在民间的声望,才会让他这么肆无忌惮。
郑侠不知道,他的这一番话,不但让宋神宗对他起了疑心,还让狄家人恨上他。
而蔡确和章敦则是对这个政敌刮目相看,他们二人在底下交换了一下眼色,便心中了然。看来,当初吕惠卿把郑侠贬到岭南,并不只是为了替王安石报仇,而是非常忌惮这个反骨仔。
宋神宗并没有就这件事斥责郑侠,他先向石得一使了一个眼色,这才说道:“蔡爱卿,你如何解释这件事?”
“陛下,微臣正要禀报这件事,却不想被这个不知礼义的小臣抢了先。”蔡确先刺了郑侠一句,才上前一步,从袖中拿出奏折,递给了传递奏折的小太监。
蔡确这才接着说道:“陛下,狄将军是拿着御武副尉的加急文书,这才匆匆赶回京城的。他一个小小的武臣,并无上奏折的权利。还是御武副尉让他来找微臣的。至于是什么大事,为什么这么紧急,陛下,您看过微臣的奏折和御武副尉的信之后,微臣再做解释。”
宋神宗点了点头,接过石得一递过来的奏折和一封信,认真地看了起来。
其他知道的大臣都是猛然一惊,原本他们只是想着狄安突然回京,拜见蔡确,会不会是狄家想要和蔡确联合,却是忘了蔡卞的二儿子蔡道这个小娃娃了。
不过,想来也是。
两个月前,狄安带着不少禁军出京,就是宋神宗特意派他去保护蔡道安全的。而且,蔡道这小子上一次进京就惹出了好几次大的风波,谁又敢保正这一次不是这小子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其他人只是吃惊的话,章敦和蔡京此时就在心中大骂蔡确无耻。
章敦生气,是因为,如果他早知道这是蔡道所提出计划的话,他刚才哪会摆出那样的姿态啊!这可是一个大大露脸的机会,至于得罪人,章敦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顾虑。
而蔡京就更加生气了。
刚才商议的时候,这个家伙是一个字也没有提到蔡道。这个计划如果真是蔡卞的二儿子所提,他又怎会拒绝呢?
这个计划,的确是会得罪大量的权贵、官员和乡绅,但是,如果计划顺利实施的话,提出并执行计划的人就会得到大量的民间声望,也会在宋神宗的眼里大大的加分。
蔡道即便和蔡家闹得再僵,即便他如今已经出家入道了。可他还是改变不了他的出身,蔡京说到底还是他的大伯。
官家对于这个小子如今宠遇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他父亲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王安石虽然不再入京,可宋神宗心中还是非常信任这拗相公的。所以,本来,蔡卞好好的中书舍人和侍讲当着,他只要自己不出过错,前程不可限量,出任宰相那是板上钉钉。可谁也没有想到,宋神宗突然就把他调任到了西北,接替沈括原来的职位。
蔡卞虽然在今年的宋夏大战之中立下了大功,而且还升到了三品大官,成为封疆大吏。可是,他毕竟远离的京城,这个时代还不像明清,官员们会把封疆大吏看得那么重。三品地方官员还真是比不上原本的中书舍人和侍讲啊!
那时候,蔡京就猜测,宋神宗之所以突然把自己的弟弟调出京城,就会为了给蔡道让路,省得这父子二人在京城里闹起来。真到了那时,蔡道就算出了家,入了道,也摆脱不了不孝的这个罪名,谁让他是蔡卞的儿子呢?
艮岳那块地的收获情况,宋神宗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公布出来,可是朝中的众位大臣心中都有数。那么好的收成,远远超过所有人的估计,这个小孩子再次升官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不过,文臣们并不担心这一点,只要蔡道还是武散官,等到他回京的时候,哪怕宋神宗将他封到三品,也不会有人出面反对这件事。
宋神宗很快把信和奏折都看完了,不过,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官家原本平静的脸色也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宋神宗并没有急着询问蔡确,他把这两样东西交给小太监,让他将之交给王珪。
“石得一,速速派人将狄安宣召进宫。”宋神宗吩咐石得一立刻去做这件事,而后向王珪说道:“王爱卿,你看完之后,让其他大臣也好好的看一看。”
“诺,陛下。”王珪拿着奏折和信看了起来,开始的时候,他对蔡确的行为是嗤之以鼻,一个六岁的小娃娃知道什么国家大事,他的一封信值得这么小题大作吗?
不过,王珪接到信之后,越看越是心惊,斗大的汗珠渐渐地从他头上冒了出来,出气声也是越来越大。
上殿进呈时,称为‘取圣旨’;神宗决定后,称为‘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称为‘已得圣旨’。
这就是在大宋朝里鼎鼎大名三旨宰相。
在同时代其他官员,以及后世之人看来,王珪的这些举动无疑是非常没有出息。可是,谁如果真把王珪当成傻子的话,也只能说名这个人相当的幼稚。这个老狐狸非但不傻,还比朝中所有的大臣更加聪明。
王珪深知,宋神宗虽然二次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可是他心中还是一直想要变法强国的。王安石下台之后,吕惠卿、蔡确和章敦相继得到重用,就是最好的例证。
除了他自己以外,朝中其他的宰相还是变法派占据优势。可是,宋神宗并不是个长寿的君主,万一,他哪一天撒手西去的话。延安郡王赵佣如今年纪还小,高太后和向皇后这两个保守派的支柱人物肯定会把持朝政,那时候,变法派肯定会被清除出汴梁城,甚至会被贬到岭南。而他自己就给人留下一个庸才的印象,顶多就是失去相位罢了。
而且,王珪进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延安郡王赵佣居然又是一个不消停的主子,十分崇拜他的父亲宋神宗。高太后毕竟年纪大了,一旦驾崩,赵佣长大之后,向太后并不是赵佣的生母,肯定会归还朝政。所以,变法派势必会卷土重来。
当然,两派不断相争的时候,王珪说不定已经死了,不过,即便两派人物闹得再凶,也伤及不到他的家人,这也正是王珪一直以来甘愿做这三旨宰相的根本原因。谁让他连续遇到了宋神宗和宋哲宗这样喜欢干预朝政的皇帝。如果,把王珪放到宋真宗或者宋仁宗的事情,那也是名相一位啊。
信和奏折并不长,可王珪还是仔仔细细地看了大约一刻钟,等他把信交给章敦之后,双手双脚已经忍不住不断地打开了摆子。
王珪倒不是多么担心那些乡下的穷棒子,他是被蔡道所提出的那个计划吓到了。
丰收之后,中原的形势也许真得就像那个孩子描述的那样。
王珪小心地看了一眼龙椅上面那位官家,光是看他的表情,王珪心里面就很清楚,这位注意非常正的皇帝一定会诏准这个计划的。
可是,如果真要按照这个计划实施下去的话,那得要得罪大宋国多少的权贵、乡绅和官员啊!这个计划实施起来,的确是难度不大,可操作性也极强,可它比王安石的‘青苗法’还要招恨啊!
王珪此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纠结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