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文学 > 三国之袁氏枭雄 > 第46章 利益

第46章 利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移动文学 www.yd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袁否喟然说道:“子音兄所言极是,人心不齐则必然败亡。”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由于人心不齐导致败亡的例子不胜枚举。

    便是汉末这个乱世也有两则经典战例,那就是官渡之战以及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袁绍虽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可麾下的文臣武将对于战与否,却分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直到最后官渡大战爆发,优柔寡断的袁绍都没能够统一意见,结果就是,袁绍的七十万大军却败给了曹操的区区七万人。

    赤壁之战,曹操挟裹八十三万众南来,江东孙氏集团内部对于战与降,也是分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然孙权比袁绍高明的地方就是,在赤壁之战爆发之前,孙权就成功统一了江东文武的意见,令其上下一心,最终挫败曹操。

    由此可见,人心齐与否对于结果的影响,重如泰山!

    人心齐,泰山移!这则故老相传的谚语绝不是虚的。

    阎象又道:“公子,淮南已是死地,断断留恋不得,但若不事先整饬文武令部众上下一心,就贸然前往河北,只怕凶多吉少。”

    的确,袁否如果带着军心涣散的残部横跨兖州或者徐州,部曲不散架才怪。

    “子音兄所言,可谓是一针见血。”袁否喟然道,“然则,某应该如何去做,才可以整饬部众令上下齐心?”

    阎象看着袁否,似笑非笑的说道:“三令五申公子总该读过吧?”

    袁否忙道:“这则典故某却是读过,说的是孙武流亡吴国,吴王阖闾想试试孙武的统兵之能,就把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简单交待口令之后便开始击鼓传令,宫女们却笑成了一片,根本不听他的号令。”

    “孙武于是召集宫女,说交待不清是主将的过错,于是再一次交待口令,然后再一次击鼓传令,宫女们却仍不听号令。”

    “于是孙武说,主将已经交待清楚口令,而士兵仍不服从,那就是队长的过错了,于是就把充当队长的两个吴王宠姬给斩了,宫女们看到孙武连吴王宠姬都杀,都噤若寒蝉,此后果然做到令行禁止。”

    “公子读过便好。”阎象接过了话茬,又道,“正所谓三军不可一日无帅,却断然不可以有二帅,一支军队就好比一个人,只需要有一颗脑袋,一个意志就够了,而公子你便是袁氏的脑袋,你的意志便是全体袁军将士的集体意志。”

    袁否由裹的说道:“子音兄所言甚是,然则,治吏与治军终究不同,却不知道,某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官吏群体令行禁止?”

    如果是治军,那么袁否只需按照孙武的法子做就行了。

    这也是袁否刻意调开张牛犊,令徐盛单领羽林卫的原因。

    袁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徐盛控制羽林卫,只要控制住羽林卫,袁否在袁氏集团内部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问题是,袁氏集团除了四千残部以外,还有七八十号官吏!

    这些官吏虽然上不得战场,要命时刻也大多不能出谋划策,但他们在袁氏集团内部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对士林的影响更是巨大。

    譬如说金尚,朝堂之上都有他的党羽、门生。

    这些官吏不仅代表着淮南的士族阶层,从宽泛地域上来讲,这些官吏更代表着整个大汉天下所有的士族,袁否如果恶了这些官吏,那么一传十十传百,袁否慢待士子的恶名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士林,将来还有哪个士子愿意来投他?

    没士子襄助,袁否将来凭什么争天下?

    打天下需要士族,将来治天下更得仰赖士族。

    所以对于这些官吏,袁否是杀不得,打不得,更不能轻易赶走了事。

    阎象却摆了摆手,微笑着说:“治吏者,说难很难,说易却也容易,只需听其言、观其行,而后分而化之即可。”

    分而化之?袁否闻言顿时心头一动。

    所谓的分而化之,其实就是制衡之道。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袁否看过的历史类小说不知凡几,对于制衡之道并不陌生,他之所以令金尚先一步去庐江,就是为了调开金尚这个百官之首,然后对“仲家王朝”的官吏群体进行分化瓦解。

    袁否甚至已经选择好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长史杨弘。

    至于说阎象,却是意外之喜。

    袁否又问道:“敢问子音兄,如何分而化之?”

    阎象微笑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公子欲分化官吏群体或者说淮南士族群体,就必须先弄清楚他们的利益所在,只要弄清楚了他们的利益所在,而后对症下药,则必定药到病除,心想事成。”

    袁否又问道:“那么,淮南士族群体的利益究竟何在?”

    阎象答道:“士子出仕为官,所图无非名利二字,公子若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名利,叫他们知道去河北比留在淮南更美妙,他们就会愿意跟着公子走了。”

    袁否苦笑道:“这个,某却给不了他们。”

    本来就是,到了河北,连他自己都得寄人篱下,又怎么给别人好处?

    “那也无妨。”阎象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公子若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名利,则只需给予他们足够的打击,使他们知道留在淮南或者庐江只会越来越糟,最后迫不得已,他们也就只能跟着公子走了。”

    袁否闻言豁然开朗。

    三军将士之所以不愿意跟他去河北,无非是留恋他们在淮南的家人以及故土。

    士族群体之所以不愿意跟他去河北,无非是留恋他们现在拥有的权势和地位。

    这也就是说,只要让三军将士知道,他们在淮南的家人已经死的死,走的走,他们的故土早已化为焦土,他们也就无可留恋了。

    这也就是说,只要让士族群体知道,随着袁术势力遭受重创,他们以前拥有的权势以及地位已大幅缩水,甚至于变得一文不值,他们也就不会留恋淮南的一切了,也就愿意跟着他去河北从头开始。

    这一刻,袁否真有一种明悟有的感觉。

    当下袁否跪坐起身,朝阎象长揖到地,诚恳的道:“听君一席话,诚令某茅塞顿开!子音兄且受某一拜!”

    这下,袁否对于去庐江再没半点抗拒。

    因为只有到了庐江,金尚才会发现他根本就左右不了刘勋的决定。

    只有到了庐江,仲家王朝的文武官吏才会知道,他们什么都不是!

    他们以为在庐江也可以获得在淮南时一样的地位,却是太天真了。

    阎象却不敢受袁否这一拜,赶紧起身抢上前来,将袁否给搀住了。

    (分割线)

    经过与阎象的一席长谈,袁否坚定了去庐江的决心。

    此去庐江,最理想的结果莫过于鹊巢鸠占,将刘勋的庐江郡据为己有,然后设法挑动孙策与刘表开战,再借机攻略荆襄,只要攻取了荆襄七郡,袁否就可以以荆襄为根据,北上与曹操逐鹿中原,这却比去河北寄人篱下强多了。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结果,袁否也知道机会渺茫。

    首先,要想把庐江郡据为己有只怕大不易,刘勋不过是个莽夫,不足为虑,可刘勋麾下的刘晔却是大贤,只要有刘晔在,谋取庐江就难如登天!

    其次,孙策未必会如他所愿,与刘表开战,孙策与刘表虽然说有杀父之仇,但孙策更知道江东根基未固,此时贸然与刘表开战,无疑是智者不为,孙策最可能的选择,还是攻略淮南及庐江,扩大江东孙氏的势力。

    最后,既便顺利拿下了庐江,既便孙策真与刘表开战,谋取荆襄也大不易。

    因为庐江是个小郡,人口少,产粮地更少,养不了多少兵,而荆襄却是鱼米之乡,物产丰饶,人口也多!

    最关键的是,此时的刘表正值壮年,且绝非易与之辈。

    更何况,荆襄文有蒯良、蒯越,武有蔡瑁、张允、刘磐、黄祖、黄忠、魏延、甘宁、文聘等,可谓群英荟萃,人才济济。

    所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只是理想而已,理想这东西,想想也就是了,当不得真。

    袁否真正想要的,还是要借这次庐江之行整饬旧部,令上下一心,为后续横跨中原北上冀州创造条件,当然,如果能顺便收取几个谋士、武将,就更好不过,或者,趁机收取两个美人也是不错,大乔、小乔貌似就在庐江,对吧?